編輯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來源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發佈時間:2018-06-27

結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,早期症狀不明顯,發病率正以每年5%的速度攀升,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,已經超越了胃癌,成了消化系統第一大惡性腫瘤。

好吃懶動何止會肥胖,腸癌也會找上門

冰冷的資料背後,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。據統計,2015-2016年我國新發腸癌患者約38萬,因腸癌死亡的患者約19萬,為何腸癌的發病率上升如此之快,又特別偏愛發達地區呢?

主要源自於兩點,即管不住嘴與邁不開腿。腸癌尤其偏愛那些“三高一低”飲食結構的人,也就是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熱量、低纖維素,這點在我國居民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的資料中可見一斑。攝入過量,久坐不動不僅會導致體重超重或肥胖,也會減緩腸道蠕動,增加患癌的風險,這也不難解釋,為什麼結直腸癌患者中以肥胖者、不常運動的人居多。

當然大家也不用過於恐慌,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,大腸癌的治癒率已越來越高,即使是高齡、進展期的患者,都可以從中獲益。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明確的,大部分都是從腸息肉或炎症演變而來的,大致過程為:息肉→小腺瘤→大腺瘤→低級別上皮內瘤變→高級別上皮內瘤變→早期腺癌→晚期腺癌,這個過程很漫長,需要10至30年不等。只要及早治療,切除息肉或控制炎症,腸癌並不可怕。即使已經癌變,在我國,85%-90%的Ⅰ期-Ⅱ期結直腸癌患者,基本上可以實現臨床治癒,況且早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可以通過腸鏡下摘除病變,不僅創傷小,而且出血少、恢復快,基本不影響患者日後的生活。

目前,我國的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約為47%,雖比美國的65%還有一定差距,但已經比20年前的治癒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,早發現是治療的關鍵。流行病學調查和專項篩查顯示,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,特別對於5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,最好每隔兩三年做一次腸鏡。

家族有大腸癌史;

本人有腸息肉;

本人有癌症史;

有慢性腹瀉、慢性便秘、黏液血便、慢性闌尾炎、精神高壓、慢性膽道疾病史等。

除了早期篩查,身體給我們的信號要警惕。結直腸癌的症狀千變萬化,但最典型的是大便習慣或性狀的改變:

大便一直是正常,突然便秘;

原來一直便秘,突然開始腹瀉;

大便突然有黏液,無論是鮮紅色、醬油色、還是果醬色,都是不正常的,雖然它們可能只是痔瘡,但不能忽視,最好的辦法是及時去大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。

作為一種消化道腫瘤,結直腸癌也是“吃”出來的,其實如果能做到“管住嘴,邁開腿”,何止腸癌,多數癌症都可以有效降低發病率。

但即使不幸罹患結直腸癌,也不必灰心絕望,資料顯示,在直腸癌的治療上,香港的治癒率位居世界第二,比歐洲更高。所以無法遠赴國外治療的患者,可以選擇香港治療結直腸癌。香港特區腫瘤中心是目前香港唯一一間集西醫治療、中醫治療、營養支持、心理輔導、運動指導、貼身跟進為一體的腫瘤中心,可以為結直腸癌患者提供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及最新抗癌藥物,提高患者的治癒率。

上一篇

下一篇